神祇 :关羽,超凡入圣
关羽自唐代起被佛教天台宗开始奉为神明,进行私人祭祀。天台宗创始人智𫖮(538年—597年)隋朝时创建了位于湖北当阳县西约30里的玉泉寺,靠近关羽的殒命之地。
寺内设有供奉关羽的“显烈庙”,尊其为护法伽蓝神。《重修玉泉寺关庙记》记载智𫖮曾遇见自称关羽的神灵,并受赠土地建寺,关羽神灵被认为能掌控国家兴衰和影响农作物丰歉。
清 佚名 監門關聖帝君圖 軸 右下題款:和碩莊親王發心誠造 大都会博物馆 The Metropolitan Museum
755年安史之乱后,唐朝国力衰退。760年,唐肃宗封太公望为武成王,提升太公庙为武成王庙,与文宣王孔庙同等,配享十位古今名将(孙武、吴起、田穰苴、乐毅、白起、韩信、张良、诸葛亮、李靖、李勣)。782年,关羽被列为六十四位名将之一,以蜀前将军和汉寿亭侯的身份开始享有国家祭祀,但这一祭祀到786年便中止,仅持续五年。此外,武庙还供奉其他三国武将(诸葛亮、张辽、邓艾、张飞、周瑜、吕蒙、陆逊、陆抗、羊祜和杜预),关羽此时并未受到特殊的信仰。
进入宋代,关羽的地位逐步提升。970年,赵匡胤表彰二十三位古今忠臣义士,关羽名列其中,为其坟墓设立守墓人进行祭祀。1013年,朝廷出资修缮玉泉寺的显烈庙。祭祀逐步变为官方活动。宋仁宗时期,关羽再次成为武成庙的从祀。1096年,宋哲宗赐玉泉寺“显烈”匾额。北宋末年,战事增多,徽宗先后封关羽为“忠惠公”和“武安王”,寄托对抗北方民族入侵的期望。这些封号仪式多在显烈庙举行,使其成为官方祈愿所。靖康之变后,南宋继续加封关羽为“壮缪义勇王”等,但南宋也封诸葛亮为“威烈武灵仁济王”,关羽并非唯一的国家守护神。
北宋作为五代的继承者,平定了长江流域的十国,实现了中国的统一。为彰显正统性,北宋将曹魏视为正统,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质疑蜀汉的正统地位。南宋朱熹对此激烈反对,认为诸葛亮是三代以来唯一楷模。朱子学在南宋受到重视,民众和文人普遍支持蜀汉,诸葛亮北伐理想成为南宋的英雄象征,关羽信仰也在此背景下扩展。
宋朝军事力量相对较弱,主要依赖发达的商业来抵抗北方侵略。在财政中,盐税占据了重要地位。晋商凭借山西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商业环境,成为盐业的主要参与者。关羽本身是山西人,且其故乡解县是当时最大的盐产地,因此晋商将其尊奉为守护神。随着晋商势力和地位的提升,关羽的信仰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。
元朝灭南宋后,盐税在税收中占据八成。元代以盐税和东西方贸易为经济基础,这为邻近都城大都(今北京)的晋商提供了商机。晋商在元代势力进一步壮大,关帝信仰随之盛行。他们在各地经商时修建关帝庙,并设立表演戏曲的舞台。老百姓通过戏曲接触到关帝信仰,并逐渐普及开来。元代曾一度废止科举取士,许多汉族士人成为元曲创作者。元末明初,长江流域的出版商大量印刷并普及据称由罗贯中整理的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。
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武成庙,认为身为臣子的封号属于僭上,剥夺了以孔子和太公望为代表的封号,关羽的封号恢复为“壮缪侯”。

在明代万历年间(1573—1620年),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因关羽在治河中显灵,请求赐封。1582年,万历帝封关羽为“协天大帝”,1590年,加封为“协天护国忠义大帝”。1614年,再封为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”,举行仪式极大地改变了关羽信仰在国家祭祀中的地位。万历帝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军事胜利,积极推动关羽信仰。在迎击丰臣秀吉的朝鲜,万历帝下令在今首尔东大门外修建祭祀关羽的东庙(即东关王庙),在南大门外修建南庙(即关圣庙,朝鲜战争中焚毁)。明军将领要求朝鲜国王在五月十三日关羽生辰这天前往祭拜。
明代中叶以后,面对外患的情况下,晋商努力承担边境地区的军事物资供给,从而加强了与国家的联系,赢得了盐法改革带来的便利,得以进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扬州及长江流域,逐渐发展成为与徽商并列的两大商人势力之一,关帝信仰也随之扩大。

三才图会中的关羽像,又名《三才图说》,是由明朝文献学家、藏书家王圻、王思义父子撰写的百科式类书,于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成书,两年后出版。全书共106卷,图文并茂,反映了明代人的世界观,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大量资料。
从元朝开始,关羽的封号逐渐加上“真君”“帝君”“圣”等神祇的名号,直到清朝光绪时最后追封的称号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,开始大规模塑像建庙供奉。民间祭祀中,关羽为武财神,有别于文财神赵公明。据此而有《关圣帝君觉世真经》。官府推其忠,百姓崇其义。关羽作为劝忠劝善的神明,各朝皇帝多半敬奉非常,其「侯而王,王而帝,帝而圣,圣而天」的过程

满族人家供奉的关帝和先祖
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,为最多祠庙的中国神明之一。唐初开始便有武庙,但主祀的是辅佐武王克殷的周朝宰相姜子牙,而关羽则为从祀之神。如平日出征,则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门天王,并绘制毘沙门天王旗,以保佑战争胜利。
关帝信仰,可能肇始于宋代,完成于明代。关羽信仰由来已久,至宋朝更趋昌盛,至迟宋朝末年,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「郡国州县、乡邑间井皆有」,宋朝皇帝也多追封关羽为王。元代朝廷虽崇信藏传佛教,但未钳制民间信仰,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,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。明代不立武庙,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尝以「汉寿亭侯关羽庙」列为京师金陵祀典之一,之后明朝历任皇帝不断追封关羽,关羽渐渐成为明朝「所最崇奉」。明朝尊奉关羽,甚至要求藩属朝鲜官方修建「关王庙」。随着明朝追封关羽为帝,明朝人对关羽的尊称也由「关王」渐渐升格为「关帝」,沿袭至今。
明清以降,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漢地,且延伸至蒙古、西藏。而朝鮮、越南、日本、琉球亦有供奉關帝的廟宇。
关羽,中国战神,葛饰北斋,日本,19世纪。大都会博物馆 The Metropolitan Museum(闻名世界的《神奈川冲浪里》,葛饰北斋)
佛教也视关羽为护法神,汉地佛教尊奉为伽蓝菩萨,源于隋代创建天台宗的智者大师。后来藏传佛教亦尊关羽为护法神。民间宗教中也有尊关帝为主神的,如神武灵拳。随着关羽地位变得显赫,关羽更被尊称为「武王」、「武圣人」,与孔子并肩而立,合称「文武二圣」。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,除了军人、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,就连商业、烟业、描金业、香烛业、教育业、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崇关羽,所以也信奉他为财神、五文昌。在香港,香港警察和香港黑帮等黑白两道都有信奉关羽的习俗。如香港警察在1930年代起有供奉关帝的习惯,以祈求关帝庇佑。而香港黑帮在接收新会员的入会仪式时,亦会有关帝象坐镇。藏传佛教也逐渐将关羽视为护法神,尤其是噶玛噶举派的大宝法王。
朝代 | 君主 | 年号 | 时间 | 封号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蜀汉 | 蜀汉后主 | 景耀三年 | 260年 | 壮缪侯 |
北宋 | 宋徽宗 | 崇宁元年 | 1102年 | 忠惠公 |
北宋 | 宋徽宗 | 崇宁三年 | 1104年 | 崇宁至道真君 |
北宋 | 宋徽宗 | 大观二年 | 1107年 | 武安王 |
北宋 | 宋徽宗 | 大观二年 | 1107年 | 昭烈武安王 |
北宋 | 宋徽宗 | 宣和五年 | 1123年 | 义勇武安王 |
南宋 | 宋高宗 | 建炎二年 | 1128年 | 壮缪义勇武安王 |
南宋 | 宋孝宗 | 淳熙十四年 | 1187年 |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|
元 | 元泰定帝 | 天历元年 | 1328年 |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|
元 | 元文宗 | 至顺二年 | 1331年 | 齐天护国大将军、检校尚书、守管淮南节度使、兼山东河北四门关招讨使、兼提调诸宫神、无分地处检校官、中书门下平章政事、开府仪同三司、驾前都统军、无佞侯、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、护国崇宁真君 |
明 | 明太祖 | 洪武二十七年 | 1394年 | 恢复关羽原“前将军寿亭侯”(之“汉”字久缺)颁旨列入祀典 |
明 | 明神宗 | 万历六年 | 1578年 | 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|
明 | 明神宗 | 万历四十二年 | 1613年 |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|
明 | 明思宗 | 崇祯三年 | 1630年 |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|
清 | 清世祖 | 顺治九年 | 1652年 |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|
清 | 清世宗 | 雍正三年 | 1725年 | 追封三代祖先为公爵:曾祖光昭公、祖裕昌公、父成忠公;颁令全国启建武庙、并入祀典,文武百官、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、春秋两祀,此为关羽列入国家祭祀主神之始 |
清 | 清高宗 | 乾隆元年 | 1736年 | 山西关夫子 |
清 | 清高宗 | 乾隆三十三年 | 1769年 | 加封“灵佑”二字 |
清 | 清仁宗 | 嘉庆十九年 | 1814年 | 加封“仁勇”二字 |
清 | 清宣宗 | 道光八年 | 1828年 | 加封“威显”二字 |
清 | 清文宗 | 咸丰二年 | 1852年 | 加封“护国”二字 |
清 | 清文宗 | 咸丰三年 | 1853年 | 加封“保民”二字;升入中祀 |
清 | 清文宗 | 咸丰五年 | 1855年 | 追封三代祖先为王爵:曾祖光昭王、祖裕昌王、父成忠王 |
清 | 清文宗 | 咸丰六年 | 1856年 | 加封“精诚”二字 |
清 | 清文宗 | 咸丰七年 | 1857年 | 加封“绥靖”二字;神牌由“关圣大帝”改为“关圣帝君” |
清 | 清穆宗 | 同治九年 | 1870年 | 加封“翊赞”二字 |
清 | 清德宗 | 光绪五年 | 1879年 | 加封“宣德”二字 |
以上资料见维基百科及其他相关介绍

台湾邮政2025年4月25日发行的第二套「台湾民间信仰邮票」,关圣帝君(面值8元):为忠义之代表,多种行业的守护神,威武庄严,坐姿拂须,关刀矗立在旁,为儒、释、道三教具奉之神,俗称「关公」.(介绍邮票和关帝文化,希望不要政治化,蒙古人,满族人,日本人都重视关帝文化。)
Post Comment